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本帖最后由 baba321321 于 2012-8-4 11:22 编辑
腾冲墨头鱼(Garra qiao jiensis wa et yao)俗名麻鱼、小癞鼻子、鲃宝(傣语),鲤科,野鲮亚科,墨头鱼属。它体粗短,呈圆筒形,吻部形状特异,有粗粒状锥突,锥突大小不一,口下位,有吸盘,全身青黑,腹部淡白,胸、腹鳍呈橘红色,生活在山间溪流、急流水体中,是大盈江、龙江等依络瓦底江支流特有鱼类,具有一定的渔业价值和科研价值。2008年以来,德宏州水产技术推广站先后组织科技人员到大盈江、龙江、芒市河、南碗河等江河采集、收购腾冲墨头鱼,在芒市镇锅盖石村进行驯化养殖,并取得成功。为解决苗种来源,在试养成功的基础上,于2009年开展人工繁殖试验,经过两年的努力,试验获得成功。
一、材料与方法
1. 池塘条件。驯养繁殖的池塘,水源充足,水质良好,交通方便,有面积为5.5亩的大小鱼池10口,进、排水系统配套齐全,水源来自于2千米外的天然溶洞地下水,常年水温变幅小,开展野生鱼类的驯养和繁殖具有较好条件。同时,为搞好繁殖试验,配套建设150米2钢架铁皮房1间,7米3的催产池和1米3的集卵池各1个,1米2的孵化槽8个和容积为250升的孵化桶1只。
2. 驯化养殖。将收集到的腾冲墨头鱼亲本,用充氧运输方法运输到试验基地进行人工驯化养殖。在下塘前,选择无病无伤、体质健壮、形态特征明显的亲本,按规格放养于不同鱼池中,放养前用3%~5%食盐溶液或聚维酮碘对鱼体消毒15~20分钟。亲本放养后,加大池水流量,定时、定量、定位、定质投喂人工饲料,同时,每个驯养池放养30~50尾鲤、鲫、丁桂等常规鱼类,以引导或带动腾冲墨头鱼吃人工饲料,使之由吃天然饲料逐步过渡到人工配合饲料。驯养期间,保持池水的流动状态,并根据需要加大或减小池水流量。
3. 人工繁殖。①亲本培育。人工驯化养殖成功后,选择个体大、无病无伤、体质健壮、达到性成熟年龄的亲鱼进行专池饲养,遵循“秋季攻、春季冲、产后护理”的原则,抓好亲鱼产前的培育工作,合理放养密度,定时、定量投喂粗蛋白含量达到35%以上的颗粒饲料,确保亲鱼性腺发育对营养物质的需要。进入春季后,定期加大水流量,冲水刺激,促进亲鱼体内沉积的营养物质转化,刺激性腺发育和生理行为的发生;搞好日常管理工作,建好进、排水口拦鱼设施,防止野杂鱼进入亲鱼池;及时清除残饵、粪便,保持鱼池清洁,每天早晚坚持巡塘,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做好鱼病预防和治疗工作。②适时开展人工繁殖。一是挑选亲鱼。繁殖用的亲鱼性腺要成熟,其标准是:雌鱼腹部膨大而柔软,生殖孔红肿外突,轻压腹部即有少量卵粒外流;雄鱼轻压腹部有精液流出,遇水即散。二是催产。催产药物可选用促黄体生成素释放激素(LRH)、鱼用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马来酸地欧酮(DOM)、鲤鱼脑垂体,本试验用LRH-A2和DOM,每千克雌鱼用量分别为10微克、10毫克,混合配制后分两次注射,第一次注射总量的20%,第二次注射总量的80%,雄鱼注射1次,用量为雌鱼的1/2,在雌鱼第二次注射时注射。三是受精。受精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催产后亲鱼在产卵池内自然排卵受精,获取受精卵;另一种是注射催产药物后,在效应时间内发现有亲鱼相互追逐,立即捕捞亲鱼进行人工授精。四是孵化。将受精卵集中到孵化环道、孵化槽和孵化桶中进行微流水孵化。水温20~25℃时,一般2~3天受精卵即可破膜出苗,鱼卵破膜后再经过3~4天生长发育,待卵黄囊消失鱼苗可以平游后,移至大池进行培育。五是鱼苗培育。催产繁殖的鱼苗,经过7~8天的生长发育,鱼体出现腰点后,转入大池进行培育,亩放养量为6万~8万尾。鱼苗下塘前十天,亩用生石灰120~150千克清塘消毒,杀灭池中敌害生物和病原体。注水50~60厘米深,放苗前三天亩用“肥水宝”(主要成分单细胞藻类生长素、氨基酸、腐殖酸钠、固氮菌、固磷菌、固钾菌以及各种矿物质、微量元素等)2千克对水全池泼洒,培肥水质,确保鱼苗下塘后有充足的生物饵料。鱼苗放养后,每天早、中、晚各泼洒豆浆1次,以补充生物饵料的不足,1个月后改用小颗粒破碎料驯化投喂。
二、结果
1. 驯养情况。经过半年左右人工驯化养殖,腾冲墨头鱼已逐步适应人工养殖的环境条件,并逐步摄食投喂的人工饲料,亲本的体重开始逐步增长,驯养工作取得了成功。2009年初根据拉网检查、过数、称重,共300尾,重量达30.3千克,平均规格为100克/尾,驯养成活率37%。经检查鉴别,驯养成功的腾冲墨头鱼大部分性腺发育成熟,可以进行人工繁殖。
2. 催产、繁殖情况。截至2011年6月,共催产繁殖4批次,208组亲鱼,获鱼卵80多万粒,孵化鱼苗21万余尾。经过随机抽样检查,催产率72%、镜检测定受精率57.2%、孵化率48%(催产繁殖情况见附表1、表2、表3)。
三、结论
1. 腾冲墨头鱼的驯养繁殖成功,标志着当地土著鱼类保护工作迈上了新的台阶,同时也填补了德宏州人工驯养繁殖土著鱼类的历史空白。
2. 从本次试验来看,对孵化出的鱼苗,通过近两个月的精心饲养管理,苗种长势良好,规格达到5厘米。目前,6万多尾苗种已提供给电站库区进行增殖放流,为维护我州鱼类种质资源、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