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交配交配分为3个步骤:<br/>① 雄鱼对雌鱼传递的产卵信号做出反应,弯曲身体包围雌鱼,雌鱼同时也弯曲身体包围雄鱼(雄鱼在水平方向,雌<br/>鱼在竖直方向);② 雄鱼不停扇动胸鳍用力向着雌性方向翻转,使雌鱼处在水平位置且腹部朝上,雄鱼身体为侧位<br/>弯曲,雌鱼身体伸直,其生殖孔与雄性生殖孔相对;③ 雄鱼射精、雌鱼产卵,卵受精。如果交配只完成第一步或<br/>者雌性未排卵视为交配失败或称伪交配。斗鱼属于多次交配分批产卵型。把雌雄鱼第一次产出精卵的交配开始到雌<br/>鱼产完一批卵,雄鱼开始驱逐雌鱼止这一过程定义为交配过程。<br/>斗鱼每产一批卵,产卵交配过程持续3~4h,交配产卵于夜里(21:35~21:55时,n=17)开始,第二天凌晨(0:44<br/>~1:56时,n=6)结束。<br/>26个产卵交配过程用秒表详细记录了其中的6个,每产一批卵雌雄共完成交配20~37次(Mean=28.83,n=6),交配<br/>过程比较短,时间跨度从8.9~18.6 S(11.31±2.61,n=141);只交配但雌鱼未产卵的伪交配4~6次(Mean=5.<br/>17,n=6),时间跨度从6.2到15.5 S(10.27±<br/>2.51 S,n:27),伪交配后的雄鱼常推开雌鱼;<br/>只完成整个交配过程的第一个步骤的伪交配<br/>36~117次(Mean=76.83,n=6),时间跨度<br/>1.40~15.00 S(5.69±2.31 S,n=440)。<br/>2.3 护卵、护幼行为<br/>2.3.1 交配过程中的护卵行为 <br/>刚产出的卵借助浮力及产卵的冲力上升而后在重力作用下降,雄鱼每次先收集一些卵含在口中再吐人泡巢,如此反<br/>复,尽可能收集所有的卵。雌鱼偶尔也拾卵并吐到泡巢下方,但均遭雄鱼攻击。卵粒收集完后,雌雄鱼将再次交配<br/>、收集卵粒,直到该批卵产完。在此期间,主要由雄鱼担当保卫后代的重任,第一次产卵受精开始雄鱼就攻击所有<br/>来犯者包括出现在卵附近的配偶;同时雌鱼的攻击性也增强,攻击除配偶外张鳍游动者,既把可能出现的偷卵现象<br/>扼杀在萌芽状态,又给配偶提供了更多的护卵时间,从而间接的保护受精卵。<br/>2.3.2 护卵、护幼行为 <br/>从卵产出到鱼苗离开泡巢历时大约4 d。产卵结束后,雄鱼一直守护<br/>在泡巢下,未见觅食。雄鱼不断地吐出气泡使卵固定在一个直径约50 mm、厚约20 mm的小范围内,同时吐水或直接<br/>用嘴弄破巢中较大的气泡;在泡巢附近搜寻脱离泡巢的卵粒,并拾回;警戒四周入侵者,首选吓唬策略,如果无效<br/>就攻击;不允许配偶在泡巢附近出现。随着卵的孵化.卵脱离泡巢的机率增加,雄鱼拾卵的次数增加。大约36~38 <br/>h,卵孵化,仔鱼头朝上,尾柄朝下依附在气泡下。泡巢由3~4层气泡构成,随着鱼苗的发育泡巢面积加大变薄,<br/>如果破坏部分泡巢,雄鱼立即修补;雄鱼的攻击性加强,攻击在其领域外张鳍的鱼。鱼苗孵出约2d,能短暂游动,<br/>眼黑色,胸鳍出现并不断的运动。大约70~7l h,仔龟胸鳍棘已清晰可见、能靠胸鳍向后运动或转弯且水平依附在<br/>泡巢下或边缘时,开始游离泡巢;亲鱼很难把运动、御敌能力增强的鱼苗收集回泡巢,只守护在巢附近偶尔回泡巢<br/>下吐几个水泡。约85~86 h,仔鱼全部离巢。护幼结束后约l d,雄鱼又加入追逐即将产卵的雌鱼的行列;护幼结<br/>束后约4 d,雄鱼吐泡巢准备再次繁殖,雄鱼体色恢复到交配前期。<br/>2.4 繁殖过程中的颜色变化 <br/>非繁殖季节,鱼体侧条纹为粉紫红/蓝绿色;繁殖前夕变成亮橘红/蓝绿色。交配前7~8 d,雄鱼体色发生变化:<br/>体侧的橘红色条纹、尾鳍颜色变成橘红偏红,上下颌、下颌联合至喉部黑色加深,像墨汁一样;无色的胸鳍显现黑<br/>色;腹鳍除第一鳍条的丝状延长外均为黑色;臀鳍四分之三变为黑色。雌鱼体色也发生变化:体侧的深蓝黑色条纹<br/>及橘红色条带变模糊,并不能观察到辉光。<br/>交配过程中,在距第一次产卵前约14 min,雌鱼从背鳍前鳞位置至顶骨、额骨、中筛骨、上颌骨及前颌骨所在位置<br/>体色的基色为乳黄色并杂以点状黑斑,眼球虹膜聚集大量酱黑色素于眼球中轴;距第一次产卵前约26 min,雌鱼橘<br/>红色条带红色素几乎消失,纵列鳞以下几乎无黑色素存在,背鳍、臀鳍上的黑色素减少,从尾鳍基背侧为起点形成<br/>一浅黑色条纹向前延伸,在背鳍后基部一分为二紧靠背鳍两侧,黑色条纹<br/>似“人”字形;距第一次产卵前约41 min,“人”字形黑条纹从背鳍两侧延伸到上颌且黑色加重,距背鳍前基三分<br/>之一处至上颌条纹加粗;距第一次产卵前约53 min,只在从鳍前鳞位置至顶骨、额骨、中筛骨、上颌骨及前颌骨所<br/>在位置还存在变浅的点状色素外,通体显得“苍白”;距第一次产卵前约170 min。从鳍前鳞位置至顶骨、额骨、<br/>中筛骨、上颌骨及前颌骨所在位置还存在变浅的点状色素消失;交配过程结束3~5 h,“人”字形黑条纹消失;2<br/>~3 d以后体色恢复。雄鱼上下颌、下颌联合至喉部黑色变浅,体色较交配前略暗。<br/>2.5 其他 <br/>在雄鱼护卵、护幼期间用吸管吸取鱼卵、鱼苗分别进行同种之间的易卵、易幼实验,结果发现雄鱼不能识别后代。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12-6 21:45:46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