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引用holacanthus在2009-12-30 14:04:25的发言:
我從沒一刀切叫人什麼也不要採不要買, 我一直只叫人不要採及買賣珍稀. 我在63樓也說, 以現時国內的情況看, 原生魚最大的威脅是生境破坏及电毒炸等過度捕撈.
但, 如我所述的台灣的枝牙, 網球蝦等, 由於一定人工繁殖不了, 水族捕撈把牠們弄至越來越少是不爭的事實. 台灣89sky的一些玩家, 由初初對保育呼喻嗤之以鼻, 現在經几年捕撈下來, 以他們自己第一身的觀察, 发現那些原本數量可觀的种, 由開始变少見, 直至現在变成十分少見, 反走出來勸人不要再採.
英国的practicalfishkeeping, 也經常把不購入野生稀有鱼掛在咀边(雖然是有点偽善, 根本是賊喊捉賊). 日本較有規模的"日本淡水魚類愛護会", 在教人養鱼採鱼時, 也明文呼喻各愛好者勿採珍稀, 而何為珍稀? 就是以他們政府定的紅皮書及IUCN等所列的為準.
IUCN及CITES之所以少鱼類, 如我在水生網說, 是由於這類物种的研究嚴重不足. 我舉例說, 也認為你不会反對, 如林氏細鯽, 早就應在IUCN列為極危! 野外的白云山也是. 但不見. 反而IUCN中的一些魚, 如乳突虾虎, 反定為近危, 簡直神經病. 在廣东近岸淺灘, 乳突虾虎是數量龐大的優勢种之一! 這只說明IUCN及CITES等在鱼類方面之資料十分缺乏. 龟類等的資料好得多, 因TRAFFIC, Asian Turtle Conservation Network等机構在不停做事. 才使人有一个龟比鱼更瀕危的錯覺, 當然, 我也認為大部份亞洲龟, 因為食用及觀賞的貿易, 情況都極坏, 但我不認為在亞洲(包括中国)的很多鱼類所面對的危机会比這些龟小.
說開林氏細鯽, 常有人說因為早期(60-70年代)的商業捕撈, 已留了种了, 故可用水族的种"重新引入"...云云. 但我自己養了25年魚了, 就是未見過林氏. 我直接問了在模式標本產地的一觀賞鱼繁殖場, 那大叔說, 啊, 以前70/80年代還有呀, 但後來不好賣, 再無留种了, 他現在繁殖的都是什麼灯之類及白云山. 我也問過发現林氏細鯽那美国老鬼子, 還知不知那兒有林氏細鯽的种, 他回答說他那些德国水族朋友也沒留种了......似乎林氏遠不如白云山幸運.
我不是說商業捕撈毀了林氏, 完全不是那回事, 我只想說在商言商, 作為觀賞魚商而又真心或懂得搞保育的, 真的不会太多吧.
一般的蜜蜂虾/ 虎紋虾/ 水晶虾的成功, 主要是由於那些虾的繁殖週期不複雜, 故才可以人工繁殖为基础作商業買賣, 但如那些种未能人工繁殖, 而野外數量肯定是少的, 任何形式的採集都是不可持續的行為, 絕不該為之. 如那些稀有种已可人工繁殖, 那就買那些人工繁殖的吧, 野外的种羣也不要碰.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12-30 14:11:20编辑过]
我是看到你提到厚唇而发表了我对厚唇的看法。广西鱼类志里有写到“该种作为稀有物种列入<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目前仅知分布于广西大瑶山。建议对其资源状况做一专题调查,确定分布范围,再做专项保护。”,我会认为作者也对其分布的局限性有不同看法才会这么说的。更何况,观赏目的的捕捞对厚唇的成体不会造成影响。野生热带鱼里,比如三间鼠,其成体是被印尼当局禁止出口的。我认识的红战狗(Betta macrostoma)的采集者,他从来不捕捞成体,而且不会在同一个地点捕捞过多,每次会换地点采集。而我另外提到的白头蜜蜂虾的采集者,他也控制着采集数量,甚至把虾放生在不同的小溪(都在方圆几公里内,并没有什么问题)。值得一提的是,他们都是没受过什么教育的,但还是在有良心的业者的指导下有了现在这种思想和操作模式。综合以上,厚唇虽然被列为濒危,但我认为厚唇这个资源是可发展的。本身有亮点,有繁殖能力的成体不会受到捕捞压力,最终有可能还会受到保护。这和一些生态旅游是一个道理(当然不是每个地方都能做好),最终的目的是一样的。赵宁博士的研究就是观赏鱼的捕捞如何改变了当地人的生活,并最终起到保护环境的作用。但我也说了,亚马逊的生物多样性和我国还是没的比。赵宁博士也来了各高校交流,国情不同,具体有没有起到什么互动我就不知道了。
在我眼中枝牙和网球虾这种习性的鱼和虾,在台湾面临绝种,也并不是什么大问题。这两种的分布一直延伸到东南亚,台湾的灭绝不会造成其物种的消失。就如日本的朱鹮绝种了,我们也只是觉得So? 最多只是一些基因的遗失。而中国的巨蜥消失了,我相信泰国人/马来西亚人/越南人/新加坡人/印尼人也只会觉得So?? 而洞穴鱼类就非常局部性分布,数量少,捕完了就从地球消失了。当地人并不会捕捞拿来吃,所以如果被无良心的采集者盯上就完了。这都是case by case。
说到白云金丝,这是最近困扰我的事情。深圳的野外种群到底是不是原生的。我也在深圳好几个点找到,是连续性的分布。但每次又会想这种环境香港也一大把,怎么香港的又绝种了。。
CITES只是针对国家和国家之间的贸易,那些榜上有名的鱼类是可理解的。IUCN也如你说的,很多鱼类的情况并不很清楚就被列入了。中国红皮书里,我就会认为里面不少种类,在中国的确是少有,但不值得花太多精力去保护。
而你提到的龟类的观念我并不赞同。首先说环境的压力吧,鱼类和龟类相比,龟类的情况会更糟糕。再说捕捞压力,这个估计相差不大。但龟类本身的数量和鱼类是没得比的,其繁殖数量和周期和鱼类有相当大的距离。这个其实跑题了,就不再讨论了,我也没什么资格讨论。
我自认对观赏鱼还有这个市场是挺熟悉的,而我最熟悉的原斗估计也是几千种观赏鱼里分布环境最特殊最局部性的种群了。原斗(不可否认,比国内的鱼漂亮多了)所面对的环境破坏也绝不亚于国内,但这十几年来,观赏目的的采集也不见得造成了什么问题。
我反正就是认清了自己是少数派,改变不了大局的情况下,appreciate and enjoy, before they are gone. just my 2 cents wort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