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最可怕的事情是,到了一定年龄,开始对很多无所谓的事情找一个背后的理由!即便知道这是毫无意义的,因为很多事情的“理由”只不过是自欺欺人,哈哈!
那么我今天走在路上,一只蒙古寒蝉在其他蒙古寒蝉起鸣的时候加快了自己发声的节律(蒙古寒蝉就是那种分布最广泛的发出“知-了知-了"的重复节拍的蝉),而这只刚开启鸣叫模式的同伴,节拍也是比较快的,他们两的叫声重叠在一起,有一些混乱,但他们似乎并没有打算就让这种混乱持续下去,而是继续各自加快了自己的叫声的节拍,不一会,两人的叫声竟然无缝重合了,变成了一个和声!也就是他们同时“知”同时“了”,同时他们都慢慢放慢了节奏,从“急板”慢慢转为“行板”,而且持续下去了,一直没有打乱!
我想起小时候住在一片小山丘的对面,天蒙蒙亮的时候,无数只蒙古寒蝉将我从睡梦中吵醒,急躁的声音重叠成模糊的一片噪音,然而不出半分钟,数百只蒙古寒蝉居然可以发出一致的“知——了斯知——了”的大合唱,一直持续到太阳升起!简直如训练有素的士兵。
那时的我其实没有多少时间思考这些问题,即使我小学就学了最小公倍数,也知道怎么应用!其实当时的我还是有一种直觉的,就是这些知了需要将单个叫声放大,已达到更远的传播,吸引其他寒蝉的到来以此与其他种群完成基因混合!那么相对于蚱蝉单一声线的叫声,蒙古寒蝉群体声音在节律混乱的情况下,会丧失了原有的辨识度,远处的同类根本就听不见了,所以他们合唱的时候,必须尽快地找到节拍,这个办法就是加快频率!
假如蝉A的声音周期是1秒一个“知——了”,蝉B是1.2秒,那么他们在同时开始鸣叫后需要过6秒以后回到同一声“知”,也就是说,A鸣叫了6声,B鸣叫了5声,它们在同一个点重合了,这个时候,它们就有机会通过互相调整,达到同样的频率。
6秒似乎很短暂,但要注意的是现在只是两只蝉的情况,那么如果一百只蝉会怎样呢?蝉A和蝉B汇合以后,需要尽快将蝉C拉进来,然后是D、E等等,当然期间可能有很多小的团体也在融合,这些团体之间再通过快慢调整互相融合。然而最重要的就是,一开始的时候,大家必须尽快找到融合点!
如果蝉A加快频率,鸣叫节拍周期换成0.6秒,B换成0.8秒,那么他们2.4秒后,叫声就重叠,融合成一个小团体,那么其他蝉被这个小团体更嘹亮的声音吸引,可以尽快地加入其中,在最短的时间形成大合唱!
那也许我举得这两个数字容易受到质疑,因为,1和1.2的公倍数刚好是大于0.6和0.8,那如果是0.6和0.63呢?那这两只知了得调整个好几分钟才能和谐吧!其实不然,知了们很善于互相妥协,你快一点,我慢一点,0.6和0.63其实就是一瞬间的事情,我要表达的其实是,大家如果都加快频率,那么调整到一致的速度一定是会更大的!
所以千万不能小看这些低等动物的“智商”,它们的行为至少是符合一定的数学规律的,当我们听着他们的叫声昏昏欲睡的时候,或许它们已经将一片混沌化作最惊人的纯净!
那么和谐一致后的知了们为什么要放慢节奏呢?我猜想是为了发出这种声音快速地收缩腹部是很耗能的,特别是对知了这种只能活一个夏天的生物来说,竟可能地延长生命及其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