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中文俗称 石蛾(成虫) 石蚕(幼虫) 分类信息 节肢动物门 昆虫纲 毛翅目 长角石蛾科 形态特征 成虫口器咀嚼式,但较退化。不同于鳞翅目蛾类的虹吸式口器。成虫触角长而显著,易区别于其它毛翅目种类。体小到中型。体长2~40mm。一般褐色、黄褐色、灰色、烟黑色,也有些种类颜色较鲜艳。头小,能自由活动。复眼大、左右远离,单眼3个或无。触角丝状,多节,基部2节较粗大。翅2对,有时雌性无翅,翅脉接近假想昆虫原始脉序。足细长,跗节5节,爪1对。腹部10节。雄虫第9节外生殖器裸露。雌虫第8节具下生殖板,一般无特殊产卵器。 幼虫蛃型或亚蠋型,体长2~40mm,生活于各类清洁的淡水水体中,如泉水、溪流、池塘、沼泽以及较大的湖泊、河流等。常筑巢于石块缝隙中,故又名“石蚕”。口器咀嚼式,有吐丝器。头顶具“Y”字形蜕裂线。胸足3对,发达。腹部具1对臀足,各足具爪1个,腹部侧面有气管鳃。石蛾幼虫会筑巢,生活在自己营造的多种不同形状、质地的巢穴中,有些巢室可以携带。 蛹为裸蛹,上颚发达,高度骨化,以便羽化时咬破茧的巢壁。腹部腹面常有气管鳃,末端常有1对臀突。头部不同的部位有单生的粗毛,下唇的这些粗毛端部钩状。触角的基部背面和背侧方各有一丛小毛簇。翅紧贴在身体上,足叠合在身体的侧腹面。腹部中间几节着生成对的小背片即钩片。钩片位于体节前缘或后缘,至少在第5腹节的前、后缘各有1对。其上具有多个钩刺。前缘钩片的小钩向后,而后缘钩片的小钩弯向前。有的幼虫第1腹节背面着生一对具小刺的脊。蛹体借助这些钩、脊的作用在茧巢的蠕动。尤其是羽化时帮助虫体从中顺利钻出。蛹鳃与幼虫鳃发生在相似的部位。很多科的蛹腹部几节侧面有1纵列发达程度不同的缘毛。第8腹节的毛列向腹面延伸。许多科的腹部末端有1对或长、或短、或为裂片状的臀突。 生态习性 喜在清洁的水中生活,对水中溶解氧较为敏感且某些有毒物质的忍受力较差;筑多种形状的可携带巢,石粒质或由植物碎片组成,捕食性或取食藻类。 分布 除南极洲尚未见报道外,广布于世界各地。 讨论或说明 《世界毛翅目目录》(Fischer 1960~1970)共记载5546种(含化石种)。目前已知世界毛翅目种类近1万种,隶属于约45科600余属;另记载有化石种550个,隶属于13科100属(Morse,1997)。我国毛翅目已发现有27科约850种。Schmid(1984)曾预测地球上的毛翅目昆虫至少有5万种,其中80% 的数量集中在亚洲的西南部。 缺少长角石蛾科亚科和属的鉴定资料,本项目将其鉴定到科级水平。毛翅目成虫与鳞翅目有些相似,看起来像蛾子,俗称石蛾,体与翅面多毛,所以称为“毛翅目”。因其喜清洁水且抗逆(溶氧低、有害物质等)能力低,在研究流水带生物学,评估水质和人类活动对水生态系的影响,以及在流水生态系的生物测定中,有着很重要的作用,现被应用做为监测水质的指示种类之一。 幼虫干渠内见于渡槽槽壁,密度大,种群量高;也可在浮桥悬浮的橡胶轮胎上筑巢。实际调查见其成虫7月份繁殖,交尾活动可从傍晚持续到深夜。成虫白天可爬附于干渠内的房屋墙壁,夜间繁殖时有向光性,譬如大量爬附在车灯上,交尾个体亦然。 识别要点:石蛾似蛾毛翅目,四翅膜质细毛覆;口器咀嚼足生距;幼虫水生筑小屋。 参考文献 SchmidF. Essai d'évaluation de la faune mondiales des Trichoptéres[C]. 1984:337. In Proc. fourthinternat, symp. Trichoptera, Morse, J. C. ed., Clemson, South Carolina, SeriesEnt. 30, Dr. W. Junk Pub. The Hague. Morse J C. Phylogeny ofTrichoptera[J]. Annu. Rev. Entomol. 1997.42: 427~ 45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