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帖][分享]轮虫的小容器培养法!

[复制链接]
19339 22
nxqLv.18 发表于 2007-3-26 11:44 | 显示全部楼层 IP: 江苏南京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微信登录

×
<strong><font size="5">轮虫的培养生产是淡水和海水养殖业常用的方法,,主要用于满足解决鱼苗的开口阶段营养饲料问题。查了些资料,都是关于大规模室外培养的,不太适合养鱼观赏的朋友培养。故到论坛上来请问有无这方面有经验的朋友,有适合家庭小规模小容积培养轮虫的方法,还望有经验的朋友指教,谢谢!</font></strong>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3-27 9:55:34编辑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精彩评论22

nxq楼主Lv.18 发表于 2007-3-27 09:46 | 显示全部楼层 IP: 江苏南京
<center><strong>轮虫培养的几种简易方法</strong><br/><br/><a href="http://www.mdjagri.gov.cn&nbsp;/" target="_blank">http://www.mdjagri.gov.cn&nbsp;</a>;&nbsp;2004-2-19&nbsp;&nbsp;牡丹江农业信息中心 </center><p></p><blockquote><br/><br/><br/>轮虫可在室内用水族箱、下班钢水槽、水泥池进行简易培养。小规模培养所用海水,须经筛绢或砂层过滤,在另外的容器中繁殖单细胞藻类,供作轮虫饵料,同时用酵母类作为辅助饵料或代用饵料。轮虫简易培养方法的关键在于培养中要保持一定的密度即使是熟练掌握培养技术,密度过大也很容易失败,对一般大小的轮虫,培养密度最高不应超过500个体/毫升。一般有两种简易培养方法:<br/>  (1)接种法、一次培养:用0.5-3吨水池几个,事先均接种、培养单细胞藻类,当繁殖到一定密度时先向其中一个池接种轮虫。接种的轮虫最好是繁殖旺盛、带卵的个体多的。单细胞藻密度和接种轮虫的密度,可根据经验调整,单细胞藻密度大,可多接种,如海水小球藻达1000万-3000万细胞/毫升(扁藻为30-100万细胞/毫升)时,可视轮虫原种密度接种20-50个体/毫升。接种量少,需要较长培养时间,其他没有不良影响,对于1个体/毫升密度的轮虫,投喂扁藻的适宜密度为1万-5万细胞/毫升,硅藻为5万-50万细胞/毫升。当轮虫密度超过100个体/毫升时,12小时可使1000万细胞/毫升的小球藻只剩一半,24小时可以全部吃光。因此,轮虫繁殖起来之后,必须根据饵料消耗情况和轮虫密度及时补充饵料,在培养中水色变淡,应补充投喂酵母,酵母要分多次投入,以不污染水质为度,投饵量一般100个轮虫,一天约投喂1-2克;如水温超过25℃时,100个轮虫,投酵母2-3克/日,分2-3次投饵;水温在15℃以下时,一天投喂0.5克,一次投完,如果用商品油脂酵母,先擦净酵母表面浮出的油,然后放入网袋中,吊到水池里,任其自然溶出。 <br/>  当轮虫密度达100-200个体/毫升时,可用桶舀出一部分接种到已繁殖单细胞藻的另一水池中。原池中的轮虫用XX25号筛绢制成的网,全部收获作为培养鱼虾苗种的饵料,随即在池中再繁殖单细胞藻类备用。接种了轮虫的下一个水池,按前法培养。培养时间、接种量、投饵量等培养条件都是一样的,用几个相同规格的水池依次培养,一个生产过程3-7天左右,原则上中途不间收。所用水池单池容量和水池总数,按育苗所需轮虫数量来决定,这种接种培养法简单、稳定、可靠,但使用的饵料和劳浪费较大。<br/>  (2)间收法、连续培养:在连续培养过程中,间收部分轮虫的方法。用50-100吨的较大型水池,有时池内装上清除池中悬浮物的过滤装置。为大量培养小球藻等单细胞藻,另外准备只200吨单细胞藻培养池,在轮虫培养池中先接种小球藻,达到1000万-3000万细胞/毫升时,接种轮虫,接种密度为10-20个体/毫升。7-10天后,随着轮虫的繁殖,每天可采收部分轮虫。采收用虹吸法连同海水一起间收,按减少的水量补充小球藻海水,设轮虫的密度从前功尽弃一天到当天,由50个体/毫升增加到200个体/毫升,则轮虫的繁殖率为2倍。这样,如轮虫的饲育水量为100吨,可以采收一半,即50吨海水,从中收获轮虫。池中补充小球藻海水后,轮虫密度又复原到50个体/毫升,这时如轮虫密度增大,仅靠补充小球藻海水投饵,小球藻很快便被吃光,必须适时补育酵母,这样反复间收,约经过10-20天,水质逐渐恶化,池底有残饵、杂藻沉积,轮虫繁殖率下降,这时将轮虫全部采收,换池重新培养。如池中装有悬浮物质过滤器,培养时间可延长1个月以上。除带水采收外,还可用网在池子里只捞取轮虫的方法。 <br/>  培养水温过低,轮虫繁殖缓慢,需要加温。加温方法有直接在水池中通过加热器的方法,或用水浴法,也可靠室温调节。 </blockquote>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3-27 10:21:32编辑过]
http://user.qzone.qq.com/42920961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nxq楼主Lv.18 发表于 2007-3-27 09:48 | 显示全部楼层 IP: 江苏南京
<div class="postie"><div><div style="FLOAT: right;">第 <font color="#ff0000">3</font> 楼</div>&nbsp;<a href="https://www.alipay.com/payto:nxq0823@sina.com&amp;partner=2088002048522272" target="_blank"></a>&nbsp;<a href="http://www.kongfufish.com/messanger.asp?action=new&amp;touser=nxq" target="_blank"></a>&nbsp;<a href="http://www.kongfufish.com/friendlist.asp?action=addF&amp;myFriend=nxq" target="_blank"></a>&nbsp;<a href="http://www.kongfufish.com/dispuser.asp?id=99" target="_blank"></a>&nbsp;<a href="http://www.kongfufish.com/query.asp?stype=1&amp;nSearch=3&amp;keyword=nxq&amp;BoardID=13&amp;SearchDate=ALL" target="_blank"></a>&nbsp;<a href="mailto:nxq0823@sina.com"></a><br/>&nbsp;&nbsp;</div><hr/><div style="PADDING-RIGHT: 0px; MARGIN-TOP: 10px; FONT-SIZE: 9pt; OVERFLOW-X: hidden; WIDTH: 97%; WORD-BREAK: break-all; TEXT-INDENT: 24px; LINE-HEIGHT: normal; HEIGHT: 200px; WORD-WRAP: break-word;"><p><img alt="" src="http://www.kongfufish.com/Skins/Default/emot/em01.gif" align="middle" border="0"/><strong><font color="#ff0000" size="5">这是转的对大家来说最容易办到的,原作者</font></strong><a href="http://www.uwants.com/viewpro.php?uid=1820573" target="_blank"><font color="#ff0000" size="5"><strong>保利達B</strong></font></a><strong><font color="#ff0000" size="5"> ,转自:</font></strong><a href="http://www.uwants.com/" target="_blank"><strong><font size="5"><a href="http://www.uwants.com/" target="_blank"><font color="#000000">http://www.uwants.com</font></a></font></strong></a><a href="http://www.uwants.com/" target="_blank"><font color="#000000">http://www.uwants.com</font></a><a></a><a href="http://www.uwants.com/" target="_blank"><font color="#000000">http://www.uwants.com</font></a><a></a><strong><font color="#ff0000" size="5">这里也向原作者致敬!<br/></font></strong></p><p>{新增} 漁塭的輪蟲水蚤培養池----家庭版<br/><br/></p><div align="right"></div><div></div><div>我想輪蟲跟綠水的培養, 網路上股溝大神膜拜一下就可以得到不少資訊 <br/>然而就小弟而言卻是一直培養一直倒(輪蟲綠水皆然) <br/>原因很多 當然如果能找到培養容易 而生物餌料營養價值又堪用的培養方式 是再好也不過了 <br/>小弟有幸剛好在對的時間點 遇到對的人------&gt;MSC趙兄 <br/>他指導小弟 漁塭養殖業者 如何利用浮游生物族群繁衍的特性 來培養每個階段 仔魚所需的浮游生物餌料 希望這一篇分享能讓有心玩繁殖的大大們 少了一堆麻煩的培養清洗步驟 <br/><br/>首先你需要浮游生物種原(跟魚塭養殖業者要或買)裡面其實有大量的輪蟲跟 水蚤(其實是很多種比輪蟲大一些的浮游生物 在這裡通稱水蚤) <br/><br/>用一百五十目的網子濾過的最好, 掏洗一下用乾淨的原水帶回家 <br/>一般魚塭培養輪蟲的水約是千分之十五至千分之二十上下, 理由是這種比重下輪蟲增值速度快, 但是這比重的水培養出來的輪蟲, 嚴格說來並不適合我們, 因為我們是純粹海水缸, 比重差太多, 這種輪蟲加下去, 仔魚沒吃完的部分, 容易死亡進而污染水質, 所以魚塭拿回來的輪蟲要先馴化成接近天然海水比重(最少也要千分之二十五以上), <br/><br/>{馴化的方法} <br/>用衣物整理盒 加一些自己缸子換下來的舊水 把輪蟲種原全部倒進去 打氣即可 <br/>接著進入正題嘍 <br/><br/>漁塭養輪蟲 <img alt="" src="http://www.uwants.com/images/smilies//2006/icon22.gif" border="0" style="CURSOR: pointer;"/><br/>&nbsp;&nbsp;&nbsp;&nbsp;<br/>就是一個字 <br/>"凹" <br/>拿死魚下去凹 凹到發臭 之後會產生大量有機廢物 接著會變成大量的氮肥 然後變成有藻產生 然後輪蟲就開始繁衍 (池子裡裡面已經有耐久卵了) <br/>所以我們之前那些馴化過程輪蟲會先死 然後發臭 別倒掉(輪蟲換環境"一定" 會先死光光,稱不到兩三天,再產生耐久卵) 要一直打氣 臭兩三天就不臭了 然後每天加魚溶漿(容後再敘)一個滴管的量就OK了 你要每天觀察 水臭後會變不臭接著水由濁變清 觀察看看有沒有粉粉的一粒粒的顆粒懸浮在水上 或水中 那就是輪蟲 這時就要加倍餵食(輪蟲還蠻會吃的)食物充足就很會生 <br/>改成早上餵兩到三滴管,晚上也要補一滴管 <br/>這樣的餵食法可以讓輪蟲量一直維持在高峰(從取種回來馴化到心輪蟲族群建立高峰約八到十二天) 這樣每天都可以收輪蟲餵魚 不過之後你就會發現一桶不夠餵了 所以我現在培養四桶 分別有時間前後順序(配合輪蟲生命週期) 總之 <br/>輪蟲的培養就是 "凹" 跟觀察 而培養小魚就是要先學會"大量"培養輪蟲 <img alt="" src="http://www.uwants.com/images/smilies//2006/icon36.gif" border="0" style="CURSOR: pointer;"/><br/>&nbsp;&nbsp;&nbsp;&nbsp;<br/><br/>你要自己操作過後 並觀察過輪蟲族群的起跟落之後你就會抓到訣竅了 (重點就是別把死輪蟲倒掉,不管他變的多噁心,因為裡面有一堆耐久卵,輪蟲族群的再起就靠那些了) <br/><br/>{水蚤} <br/>除非你是跟水試所取得純的輪蟲種原,不然或多或少都有其他浮游生物的卵在裡面 <br/>之後你就會發現有所謂的水蚤生出來 水蚤體積比輪蟲大的多 泳速又很快 因此子魚在七天前幾乎吃不太到 但是隨著他們一天天長大 食量與獵食技巧都隨之精進 這時投餵水蚤剛剛好 <br/>水蚤培養方式其實跟輪蟲一樣 差別在於水體的氧氣含量 簡單說來 我們的培養槽內 同時會有輪蟲跟水蚤 當溶氧充足時 水蚤會大量增生 輪蟲會被抑制甚至消滅 因此我可以透過控制打氣大小來決定輪蟲多還是水蚤多 輪蟲為主的培養槽 一般我是打氣一秒中約十顆氣泡左右(自己估計) <br/>一半一半 的則打氣量多一點即可(不可太大,輪蟲會被打出水面死亡) <br/>所以七天後的子魚我就餵同時收到的輪蟲水蚤(有的子魚還吃不到水蚤) <br/>隨著子魚漸漸長大 餵食輪蟲水蚤的比例漸漸以水蚤為主輪蟲為輔 若你的水蚤實在生的很多 可以用一百目的濾網濾起來做冷凍水蚤 以備不時之需 <br/><br/>{我的頂樓小漁塭} <br/>頂樓有加蓋(採光罩) <br/>兩天前量的水溫約34~35度 <br/><br/><br/>{附註} <br/>1. 魚溶漿是魚類加工食品如魚罐頭的副產品, 養殖業者常用來 "催" 輪蟲(氣候因素造成輪蟲倒池時在加的, 效果不錯 加下去兩三天輪蟲族群又會恢復起來), 跟賣水產飼料的商人問看看 <br/>2. 我這批小魚就是用魚溶漿輪蟲帶起來的, 偶爾輪蟲會用BP滋養 但效果不明顯 <br/>3. BP (Bio-Plankton, 某公司產品, 某水管有代理, 不過好像都已過期, 是一種冷凍的死綠水) <br/><br/><br/>謝誌 <br/>感謝Brick兄, corning兄提供輪蟲綠水種原 <br/>感謝MSC趙兄提供輪蟲水蚤種原與其大量培養法 <br/>感謝小吉大魔王提供陽台與資金讓我玩小丑魚繁殖 :em02: <br/>謝謝大家 <br/>P.S. 未來還會不定時更新觀察到的新現象與經驗 <br/><br/>ROUND 4 紀錄開始 <br/>950704 1930將第四批蛋移入孵化槽打氣,並用四層大黑色塑膠袋遮光孵化 <br/>950705 0440起床拿掉黑塑膠袋,透過廚房餘光,好像看到不少小魚,馬上收輪蟲餵魚(兩滴管超濃縮輪蟲),0700再餵輪蟲與小水蚤觀察到仔魚數量與體型明顯優於ROUND 3,且還有約五分之二尚未孵出,1130餵食輪蟲,並無如ROUND 3的大量死亡現象 1830下班回家 換水 撈了二十五條死魚 還有約兩三百隻 及未孵化的約一百多隻吧 20:00蓋黑塑膠袋 再孵化一次. 從文獻上得知 種魚連續生了四五次後 再生出來的卵 孵化時間都會有一些卵拖到第九天晚上才孵出來 <br/><br/>950706 早上睡過頭(0630)打開塑膠袋一看所有的子魚全孵出,但可能是無光線而於睡夢中餓死(若四點就起來收,並加餵輪蟲可能就不會了),將死魚全部吸出計算約陣亡215隻(但是目測仍活著的比死的還多),換水餵輪蟲(頂樓的輪蟲量剛好是低潮期,盡量搜括=.=!!!),下午跟小趙再拿了一些輪蟲救急,1830回到家發現頂樓輪蟲又漸漸復甦 , 換水, 餵小趙的輪蟲 <br/><br/>950707 0650換水,餵輪蟲, 陣亡11隻小魚,1900換水餵輪蟲,又收到9隻死魚 <br/>950708 0720換水餵輪蟲,陣亡13隻,1630餵輪蟲,陣亡23隻, 至今天為止約陣亡296隻左右 , 還有三天(第七天後會比較穩定),加油</div><div></div><div>自己做的轮虫收集杯</div></div></div><p>&nbsp;</p><p><img src="attachments/dvbbs/2007-3/20073279501895727.jpg" border="0" onclick="zoom(this)" onload="if(this.width>document.body.clientWidth*0.5) {this.resized=true;this.width=document.body.clientWidth*0.5;this.style.cursor='pointer';} else {this.onclick=null}" alt="" /></p><p>总共五个大的衣物整理盒(四个服役中)</p><p><img src="attachments/dvbbs/2007-3/20073279521690706.jpg" border="0" onclick="zoom(this)" onload="if(this.width>document.body.clientWidth*0.5) {this.resized=true;this.width=document.body.clientWidth*0.5;this.style.cursor='pointer';} else {this.onclick=null}" alt="" /></p><p>加个灯方便夜间收轮虫<br/><br/>&nbsp;<img src="attachments/dvbbs/2007-3/20073279524997270.jpg" border="0" onclick="zoom(this)" onload="if(this.width>document.body.clientWidth*0.5) {this.resized=true;this.width=document.body.clientWidth*0.5;this.style.cursor='pointer';} else {this.onclick=null}" alt="" /><br/></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3-27 9:54:02编辑过]
http://user.qzone.qq.com/42920961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逍遥鱼王Lv.2 发表于 2007-3-28 12:25 | 显示全部楼层 IP: 重庆南岸区
[em0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饿乌龟Lv.70 会员认证 发表于 2007-3-26 12:22 | 显示全部楼层 IP: 重庆渝中区

仅供参考!!!

<table id="Table1" cellspacing="1" cellpadding="1" width="750" align="center" border="0"><tbody><tr><td width="85%"><p><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100%" align="center" bgcolor="#7897c7" border="0" name="menu"><tbody><tr valign="middle" align="left"><td id="MAINMENU" height="21"><div align="center">&nbsp;</div></td></tr></tbody></table></p></td></tr><tr><td width="85%" style="FONT-SIZE: medium; HEIGHT: 14px;"><center><b><font fontsize="12">萼花臂尾轮虫的培养技术</font></b></center></td></tr><tr><td width="85%" style="FONT: messagebox; HEIGHT: 26px;"><table width="500" background="../../../../image/back.gif" border="0"><tbody><tr><td class="unnamed1"><div align="center"><font size="3"><b><font color="#000099"></font></b></font>&nbsp;</div></td></tr><tr><td class="unnamed1" height="8"><div align="center"><!--Element not supported - Type: 8 Name: #comment--><font color="#990000">董 娟<br/>(上海市水产研究所、上海市水产技术推广站,200433)</font><!--Element not supported - Type: 8 Name: #comment--></div></td></tr><tr valign="top" align="left"><td class="unnamed1" height="129"><!--Element not supported - Type: 8 Name: #comment--><br/><br/>  摘 要 萼花臂尾轮虫是水产苗种开食和早期培育阶段的优良饵料,可以在淡水中培养。传统养鱼的肥水下塘经验,是利用藻类、轮虫、枝角类等的混合群体供饵,利弊兼有。本研究采用单胞藻、酵母及光台细菌单独培养萼花臂尾轮虫,可获得纯净的适口饵料,为工厂化育苗提供饵料保证。<br/>  关键词 萼花臂尾轮虫 培养技术 生物饵料 酵母 光合细菌<br/>  萼花臂尾轮虫(Brachionus calyciflorus)隶属臂尾轮虫科Brachionidae、臂尾轮虫属Brachionus,系池塘、湖泊、江河中常见的浮游动物,一般近岸较多。萼花臂尾轮虫体型较小,体长一般为100-500μm;体壁由一层表皮细胞、皮下肌肉及皮层(由表皮细胞分泌出的骨蛋白稍稍硬化后形成)所组成;它的繁殖力强,世代交替快(通常仅6d),一年的大部时间由雌体进行孤雌生殖;运动缓慢,速度一般小于0.02cm/s,适合于水产动物的幼苗摄食。萼花臂尾轮虫的地理分布范围广,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强、易于大量培养,所以已成为许多水产动物幼体的重要饵料,特别是作为鱼、虾、蟹类幼体的开口饵料。<br/>  目前,水产动物育苗生产中大量培养的轮虫主要是褶皱臂尾轮虫(B.plicatilis),但在纯淡水中培养褶皱臂尾轮虫难度很大。萼花臂尾轮虫可以在纯淡水中繁殖生长,我国传统养殖技术中的鱼苗“发塘”所强调的肥水下塘,实质上就是以土池培养包括萼花臂尾轮虫在内的天然开口饵料混合种群。随着养殖技术的逐步精深,对优质的开口饵料要求分离培养,萼花臂尾轮虫可作为批量生产的首选种。<br/><b><font color="#0000cc">  一、种的分离和保种</font></b><br/>  培养萼花臂尾轮虫所需的种可以自己分离,也可向有关单位购买。在温暖季节(水温>15℃),用浮游生物网(200目)从池塘沟渠中捞取浮游生物样品,在解剖镜下比较容易将轮虫分离。为避免其它浮游动物的混入,可先将轮虫吸于一清洁的玻片上,经观察后再转到小的三角烧瓶或烧杯中,以保证轮虫种的纯度。将分离出来的纯净萼花臂尾轮虫分成几个小单位分别进行培养,防止可能发生的污染等情况而使轮虫培养失败,从而保持并储备数量充足的原种。<br/>  分离出的轮虫种可以连续培养保存,也可以冬卵的形式保藏。当环境条件恶化时轮虫就会出现混交雌体,此时产出的卵叫冬卵。冬卵经受精后分泌出一层比较厚的卵壳(借以抵抗不良环境),形成休眠卵。每一个混交雌体可能同时或陆续产生休眠卵或可以孵出雄体的冬卵。休眠卵的份量较重,常下沉到水底,也有浮在水面的,有的留在母体上,随母体一同下沉。这种卵可以耐受干燥、高温、冰冻及水质的剧烈变化。萼花臂尾轮虫主要依靠休眠卵越冬,因此可用冬卵的形式保种。<br/> <b><font color="#0000cc"> 二、冬卵的孵化</font></b><br/>  萼花臂尾轮虫冬卵的孵化及培养用水应事先用80×10-6浓度的漂白粉溶液消毒,然后再用250目筛绢过滤。冬卵一般可从当地淡水池塘的底泥中采集,先放在小烧杯或三角烧瓶中进行培养,在适宜温度(20℃±)下经5—7d的培养后取其上清液,经反复分离、过滤、筛选即可获得较纯净的轮虫。<br/>  <b><font color="#0000cc">三、培养及管理</font></b><br/>  1.培养容器<br/>  常用的培养容器有:各种玻璃器皿,不同规格 的水族箱,大小不同的水桶,水泥池或土池等。<br/>  培养容器使用前应经严格消毒处理。玻璃器体积较小,可将其直接放入锅中,加水煮沸,烧煮30min即可;规模培养用的大型容器及培养池等一般采用化学消毒法。常用消毒药品为漂白粉、高锰酸钾等。<br/>  漂白粉 大型容器、工具可使用20x10-6漂白粉进行浸泡消毒,1h后经清水3~4次冲洗即可使用。大型培养池,特别是土池,可配成高浓度浆糊状溶液淋撒池壁,24h后可进清水使用。<br/>  高锰酸钾 用10 x10-6浓度的溶液分几次淋洒池壁。为防止氧化锰附着,应在消毒30min后用清水冲洗干净。此法比较适用于小型容器及水泥池。<br/>  2.培养用水<br/>  培养用水亦须严格消毒。前期培养用水量较少,可采取高温煮沸法;大面积培养,水体须用药物消毒,常用药物为漂白粉。漂白粉可以杀死大部分敌害生物及藻类,具体用量为80 x10-6,因其药效消失快,故经5—7d充分充气后即可使用。但在正式使用前,应以少量轮虫试水,确认轮虫无不良反应后方可接种。<br/>  3.接种<br/>  轮虫的接种密度一般以2~5个/mL为宜。在适宜的温度、饵料、溶氧、光照等条件下,经8~10 d即可扩大培养或收获。<br/>  4.饵料投喂<br/>  培养萼花臂尾轮虫的饵料以单胞藻及有机碎屑为主。当光照条件较好时,可在培养轮虫的容器内先加入营养盐,以培育单胞藻,待容器内的水稍具颜色后再接种轮虫。在培养过程中,保持一定光照条件是非常必要的;但随着轮虫密度的增加,单胞藻和有机碎屑已不能满足轮虫的营养需要,因此必须作补充投饵。目前培养轮虫较理想的饵料为单胞藻、海洋酵母、面包酵母、啤酒醉母和光合细菌等。关于单胞藻的培养技术,国内外有不少报道,在此不再赘述。<br/>  面包酵母可从酵母厂或食品厂购到。一般用鲜酵母,也可用于酵母及酵母片(食母生),鲜酵母应低温保存。投喂前先绞碎,经250目筛绢过滤,投喂量为0.01g/万个轮虫·d,日投两次。也可用光合细菌和鲜酵母混合投喂。光合细菌对轮虫的种群增长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投喂量为5x106—10x106个m1。并根据培养中的具体情况及轮虫胃中内含物的多少来调节投饵量,以吃饱且略有剩余为宜,过多或不足都不利于轮虫的增殖。<br/>  在小水体中培养轮虫,投喂酵母后应轻轻搅拌,使之分布均匀,并能增加水体的溶氧量。<br/>采用稍大水体进行轮虫培养时,应连续充气,以保证培养水体中的溶氧量,并可防止饵料下沉;但充气量不宜过大,以利轮虫的快速生长和繁殖。<br/>  5.温度控制<br/>萼花臂尾轮虫适温范围较广,其最适生长温度为25—30℃。为使培养的轮虫达到最快的生长繁殖速度,应注意保温加温。<br/>  6.水质控制<br/>  轮虫的生长发育和繁殖与水质关系很大。在培养过程中,随着轮虫密度的增加、饵料密度的变化以及轮虫排泄物的积累,水体中的理化因子会发生明显的变化,所以应定时观测水质,及时补加新水。<br/>  7.轮虫的扩大培养<br/>  在适宜的温度、光照,充足的饵料,良好的水质及合理的培养方法下,经10d左右的培养,当轮虫的密度达到200个/ml以上时,即可进行扩大培养或采收。<br/>  8.营养强化<br/>  用酵母培养的尊花臂尾轮虫,其缺点是缺乏(6—3系列不饱和脂肪酸,特别是二十碳五烯酸(EPA)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HA),而这两种营养成分对鱼类的生长、抗病力及成活率都有重要的影响。因此,用酵母培养的轮虫,使用前必需进行营养强化。轮虫的营养强化剂是从鱼油、乌贼油等海洋动物的脂肪中提取的,它含有多种不饱和脂肪酸及维生素,是经乳化制成的乳浊液,能较好地溶于水。此外,还可投喂高浓度海洋微藻(小球藻、微绿球藻和螺旋藻)对轮虫进行营养强化。<br/><b><font color="#0000cc">  四、采收</font></b><br/>  当轮虫的密度达到200个/ml以上时即可采收使用。可用200目筛绢制成的专门网具捞取;也可利用轮虫的趋光特性进行光诱,使轮虫集群,然后进行捕捞。为使轮虫培养得以延续,应确定合理的捕捞量,使水体中保持一定的轮虫密度,以利再生产。<br/>  <font color="#0000cc"><b>五、敌害生物的防治</b></font><br/>  轮虫培养中最常见的敌害生物是纤毛虫。当轮虫排泄物较多,酵母投喂过量时,水质恶化,极易引起纤毛虫大量繁殖。因此,在轮虫的培养生产过程中,应该防止水质污染,保证轮虫种的纯净,保持培养轮虫的生长及数量优势;事先做好轮虫种的分离及保藏。这是使轮虫培养顺利、生产持续进行的关键。<br/>  若在轮虫培养初期即出现纤毛虫大量繁殖,干脆予以舍弃,重新培养。在培养过程中发生纤毛虫病,应减少酵母的投喂量。加大单胞藻的投喂量。用200目筛绢反复过滤,清水漂洗,可基本去除纤毛虫。<br/>  参考文献<br/>  1.田景波,孙广德,张庆文.不同饵料对褶皱臂尾轮虫种群生长繁殖的影响.中国水产科学,1998(4)2.37—41.<br/>  2.王金秋,李德尚,董双林,面包酵母添加光合细菌和vc后培养轮虫的效果.水产科技情报,1999,26(1):25—27.<br/>  3.梁英,麦康森,孙世春.微藻的应用概述.海洋湖沼通报*1999(2):70—82.<br/>  4.湛江水产专科学校主编.海洋饵料生物培养.北京:农业出版社,1980.<br/>  5.徐鸿初,姜家泰,何人杰等.养鱼饲料.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br/>  6.大连水产学院主编。淡水生物学.北京:农业出版社,1982.<br/>  7。李永函,赵文.水产饵料生物学.大连:大连出版社,2002.<br/>  8.王家揖.中国淡水轮虫志.北京:科学出版社,1961.<br/>  9.刘卓,王为群.饵料浮游动物的培养.北京:农业出版社,1990.<br/>                         发稿编辑 汤惠明 校对 朱大白</td></tr></tbody></table></td></tr></tbody></table>
前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青岛金银珠Lv.2 发表于 2008-1-7 13:54 | 显示全部楼层 IP: 山东青岛
<p>N版 F版 希望我的一些实践经验对大家有帮助</p><p>通过实验室来分离.培养轮虫种,保证轮虫种源的质量和持续性,然后在渔场里进行生产扩种培养,这就是我现在最重要的工作 </p><p>我现在搞的这种鱼苗孵化出来大概有2毫米.用轮虫基本成活没发现损耗</p><p>麻烦的是养轮虫也要占不少地方.小鱼吃的太快了</p>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nxq楼主Lv.18 发表于 2008-1-7 14:05 | 显示全部楼层 IP: 江苏南京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青岛金银珠</i>在2008-1-7 13:54:01的发言:</b><br/><p>N版 F版 希望我的一些实践经验对大家有帮助</p><p>通过实验室来分离.培养轮虫种,保证轮虫种源的质量和持续性,然后在渔场里进行生产扩种培养,这就是我现在最重要的工作 </p><p>我现在搞的这种鱼苗孵化出来大概有2毫米.用轮虫基本成活没发现损耗</p><p>麻烦的是养轮虫也要占不少地方.小鱼吃的太快了</p></div><p>欢迎兄弟应邀前来,可另开一帖,我们期待听课中。</p>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十年回忆Lv.2 发表于 2008-1-6 15:52 | 显示全部楼层 IP: 广东清远
如果有这么多,哪大鱼、小鱼都通喂了,解决饲料问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青岛金银珠Lv.2 发表于 2008-1-7 19:31 | 显示全部楼层 IP: 山东青岛
<p>上传图片为不可用</p><p>发新帖也受限制</p><p>郁闷</p>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nxq楼主Lv.18 发表于 2008-1-7 10:34 | 显示全部楼层 IP: 江苏南京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foxwho</i>在2008-1-7 10:08:11的发言:</b><br/><p>太好了,那就拜托N大了。</p><p>我猜那个高手会不会是wangyu6啊……</p></div><p>不是,是一位青岛将鱼玩家,将鱼玩家一般对鱼苗的开口都非常的重视和富有经验,已经联系了他,就看他能否光临了,我很期待他能来,这对论坛上朋友们繁殖操作很有意义。</p>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滑块验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投诉/建议联系

lj@chinanative.net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复制和建立镜像,
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
  • 两江带你看原生
  • 两江网站群
Copyright © 2001-2024 两江中国原生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渝ICP备10018879号-1 渝ICP备18013588号-1 渝ICP备18013588号-3 |渝公网安备50010402000244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